第十七章 立秋的电影

    上了高中以后对影视剧的接触就少的没命了,星期六回去老爸允许看的只有《新闻三十分》,不知道是不是我以前误导过他,说看新闻了解政治时事,对做政治题有很大的帮助,后来才知道当时做的时事题的时事都是半年前发生。再后来又知道我根本就不用考政治历史,因为我是艺术生啊。但是这个“传统”没有变,老爸依旧让我看,还会跟我讨论,没办法这好歹也是一个娱乐项目啊!就这么痛并快乐的享受着。

    立秋绝对是一个奇女子,她对学生很用心,而我们给她的太多是伤心,逢场作戏没有太多人会投入太多感情。她会,是不是名字里有春有秋的人就容易伤春悲秋。在我们之前她带过三届了,不知道以前怎么样,反正对我们这一届挺上心的。要说记忆最深的不是她讲的一节节生动难懂的英语课,也不是午觉起来她放的美妙的起床音乐,而是看她心情放的电影,细数以往的电影,断断续续也有十几部了。

    怎么说呢?还是细细的说下吧,重点讲几部吧!我觉得这几部高三应该看看,对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前面也说过的一部《青春派》,我不是给这个电影做宣传,这个电影还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高中时代的艰苦和难忘。它太多的加入了感情戏,这是一个误导,我记得那时候学校是不允许谈恋爱的,那时候也不叫恋人。因为不管是谁对未来都是迷茫,你给不了想象中的明天,你所有的承诺都会在分隔两地后变得微不足道。毕业季分手季,对谁都是伤害。我知道异地恋是很痛苦的,不是情商高c智商高的能玩的起的,你每次发完信息要能幻想出对方的表情c语气c动作。这种自己骗自己的恋爱方式真的很累,是柏拉图式的爱情,用精神来恋爱,会让你神魂颠倒,怀疑人生。

    这个电影还是有好的地方的,那首歌南征北战的歌,很燃情配上主人公在跑道上狂奔的场景,意味着高三生活就是一直在跑,那种根深蒂固的观点是多考一分干掉一千人,是真的吗?那只是对于中间的学生来说的,处于顶端和末端的学生他们的命运早已定格了,一分两分的来去决定不了什么大的走向,好学生还是一流学府,分数低的学生就上专科院校。

    说高考是个分水岭的说法其实是对的,那张考卷不考虑你的家庭背景c长相身高c智商高低等等的客观因素,就看你刻苦不刻苦了,所有的知识点演变的题目考的知识点都是你学过就看你能不能活学活用了。扯远了,还说说电影吧,后来还看了好几部有关高考的电影,其中感情线太多,或许这就是为了迎合市场吧,毕竟太过揭露高考的劳累肯定没多少人看,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拍成了纪录片呢!

    其实我是不反对电影里面加入感情戏的,是人就有感情,在一个集体里面就会留下羁绊与不舍。但是我希望把这种感情表现成对未来的憧憬。因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也是最青涩的。

    这是其中一类电影,还有一类都是英语片。她大概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能力。说实话,其实效果还是有的,只是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很直接,太直接反而会让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反感。考虑到我们是毕业班的学生,时间不是很充裕,所以放的都是有教育意义的片子,这样一来大大的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来讲两部一部是《楚门的世界》,这部片子看的开始怀疑人生,会不会有人在暗中偷窥这自己,那自己的岂不是一览无余了,人不是光明正大的,总有不干净的地方,不能全部展示给别人看,这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我相信就是最亲密的人我们对待都会有所保留。

    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这部大戏的主角,其他的一切都是为你服务的陪衬,所以我们活着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让每天都一样,人生本来就不长,不来点刺激你会成为生活的木偶,命运被线操控着。日复一日的悲催地活着!

    不讲什么沉重的话题,还是说说喜剧吧。美国人的喜剧都有点高级,艳而不俗。立秋放过一部《恋爱50次》,这个主演她非常喜欢,后来我看了其他他主演的电影,慢慢的也喜欢上了他,他的人格魅力很强大,他就是亚当桑德勒。大爱亚当桑德勒,带入了个人情感了,他的演技炉火纯青,表演没有表演的痕迹,他是天生具有幽默感的人,那种幽默感与生俱来,不用加以修饰,也可能是生活的阅历!总之他是在认真的演戏,因为他热爱舞台。

    我们的黑白胶卷式的高中生活,因为有了立秋的电影而有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在电影中体味人生百态,在没有感情波动的时代,学习如何让自己不再冷血。唤醒没有多少生机的青春心灵。

    谢谢你,老师,谢谢你,立秋!这将是我最喜欢的节气。

    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