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发行渠道

    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自从十一工作室成立以来埃文-贝尔等人前后两次讨论过发行渠道的问题两次都是因为工作室的人手不足、精力不足最终决定放弃。而大卫-格林布拉特离开十一工作室之后这块领域更是被冷落没有人再提起。

    其实过去一年来十一工作室缺少发行渠道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

    首先是“神秘肌肤”的发行问题在没有发行公司愿意接手的情况下埃文-贝尔选择了前往威尼斯电影节参展可以想象如果“神秘肌肤”铩羽而归那么他们接下来就需要在多伦多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等地不断参展一直找到愿意发行这部作品的公司位置。

    其次是“阳光小美女”这部作品甚至没有公司愿意制作今后制作出来的发行问题也势必不容忽视。其实包括“撞车”、“致命身份”等作品在内十一工作室的作品总是个性十足并不是电影公司期待的作品每一次的发行都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今后还会将一直持续下去。

    埃文-贝尔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神秘肌肤”开始有意识地开始探求电影的发行渠道为“阳光小美女”等作品的将来谋求出路。包括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这次和韦恩斯坦兄弟一起进入学院公关的学习也是对发行渠道的一种探索。可以说十一工作室已经知道缺少发行渠道对于公司的影响了。

    以前十一工作室没有开拓发行渠道一是没有人力。二是没有财力三是没有精力。再加上当时十一工作室刚刚起步。即使没有发行渠道。影响也不会太大。现在随着十一工作室的发展发行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对于工作室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不仅是皮克斯的问题。想想“神秘肌肤”和“阳光小美女”这样的作品在十一工作室肯定不会少。所以发行渠道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人力、财力、精力对于现在的十一工作室来说。都不再是问题了也许是时候建立十一工作室自己的发行渠道了。

    其实。十一工作室的发展是颇为畸形的。一般来说无论是**电影公司还是**音乐公司都会建立属于自己的发行渠道比如当初的自由选择大卫-格林布拉特就为十一工作室带来了**发行渠道虽然十分狭窄。但还是有的只是后来十一工作室有了华纳唱片的发行渠道。有了更大的舞台自由选择的发行渠道就没有发挥作用。而狮门影业、米拉麦克斯、顶峰娱乐这些著名的**电影公司都是有自己专属的发行部门负责发行事宜。

    十一工作室原本就是埃文-贝尔为了音乐梦想而成立的简易工作室当初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所以在当初缺乏财力和人力的情况下没有发行渠道也是正常的。之后十一工作室的作品不多又有了华纳唱片、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合作发行公司自然就忽视了发行渠道这一块的发展。如果大卫-格林布拉特没有离开他肯定不会忘记的但是现在……

    所谓发行部门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发行是建立在制作公司和院线之间的桥梁。发行部门主要负责的职责有:拷贝、非影院、法律事务、财政、财务管理和运作、系统和销售运营、放映业务等等。总体来说就是负责与院线打交道负责与航班、轮船、军队、学校等非影院机构的放映业务负责dvd发行之后的销售和租赁业务等等。一句话发行部门就是负责把制作公司拍摄出来的作品推广出去。

    在大型电影公司之中当一部影片立项并开始制作的时候发行部门的工作就开始了前期的营销计划就必须与宣传部门配合陆续展开。而当作品拷贝就绪试映工作就划分到了发行部门旗下。一般来说试映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内部人员包括公司经理、导演等都会参加;一种是有选择性地找普通观众根据观众反馈对作品进行修改。

    放映策略一般有三种大规模上映主要是七百到四千块银幕;有限上映主要是五十到七百块银幕;以及独家放映。制定放映策略这也是发行部门的工作。比如说这次“神秘肌肤”的放映策略韦恩斯坦兄弟选择前面三周都是限定放映一直到第四周才开始逐渐提高银幕的数量这都是和公关策略互相搭配的。

    同样的放映档期也是发行部门的工作。大卫-格林布拉特目前在环球影业负责的就是这项工作去年暑假“机械公敌”和“谍影重重2”的斗争就是发行部门互相较劲的产物。一般来说硬碰硬还是避开档期发行部门必须互相试探、互相制定策略这是十分需要经验和才智的一项工作。

    当然对于发行部门来说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和院线打交道。所谓院线就是同一个机构或者组织按照不同的权利方式拥有多家应援并对这些电影院视线统一管理的体系。

    其实在早期电影放映业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诸如华纳兄弟、米高梅、环球影业、派拉蒙这些老牌电影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电影院线。可是1948年派拉蒙案通过之后为了反对行业垄断美国的电影公司就不可能同时掌握从内容到放映之间的所有环节了。院线就从各大电影公司分离了出去成为单独的一个行业。所以现在大型电影公司只有发行部门却没有自己的院线。

    目前美国的放映业也是由几条大院线控制着包括了通用、联艺、amc、卡迈克、马库斯等等。去年统计的结果美国大约有四万块银幕其中百分之四十五都被这几家院线控制并借此聚敛了超过八成的票房收入。仅以全球第二大院线连锁集团amc为例其在美国一共有三千五百块银幕遍布全美主要城市。

    当然除了大型商业连锁院线美国电影业也始终存在着一些**和艺术院线这些艺术院线为美国大学开设电影研究课程提供了有力支持。现在美国排名第一的艺术院线是地标(landmark)公司。

    所以发行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和美国的各大院线进行合作对电影上映的票房分红做一个协议。一般来说合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议定保底价比如这部作品在若干银幕上映四周支付十万美元这是固定的制片公司多挣多得少挣就赔了;不过在北美都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分成。

    分成其实很简单目前发行部门与院线的惯例就是前三周九比一发行部门拿九成的票房院线拿一成保底七成。简单来说比如说一部电影的票房是一万美元扣除固定开支之后是九千美元那么得到的数字是八千一百美元这是第一个选项;而保底七成是第二个选项是在不扣除开支的情况下乘以百分之七十这个数字将会是七千美元。发行部门都会看这两个选项哪个数字大就选择更大的那个数字作为收入。

    从第四周开始比例就是六比四第六周是五比五第七周是四比六第八周是三比七。换而言之播放时间越长院线提成比例越高。这也是为了鼓励电影院更久的放映影片。当然这个数字只是惯例根据作品的不同会有一些变动比如说大制作电影九比一分红持续时间就会相对来说长很多。

    在之前提到了一个“固定开支”这个数字也不是固定的会根据院线内部播放银幕的多少、播映厅的大小而发生改变这也是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会互有高低的原因。

    除了和院线的谈判之外发行部门还需要雇佣调查公司也许是公开地、也许是非公开地对院线进行调查从而避免院线瞒报票房的情况出现。当然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几乎不可能这可是信誉问题。

    总而言之发行部门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所牵扯到的工作十分繁琐。这也是之前十一工作室一直没有发展这方面的原因人力、财力、精力的确都不允许。

    其实埃文-贝尔当初根本没有想到十一工作室会需要开拓发行渠道就算是去年暑假在疗养院和史蒂夫-乔布斯谈过之后埃文-贝尔也始终是没有想到。一直到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再到过去两个多月泰迪-贝尔、伊登-哈德逊忙碌学院公关的事现在有了皮克斯的第二次合作谈判又碰壁了埃文-贝尔才真正地意识到十一工作室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自娱自乐的小工作室了当然他也没有想要成为大型电影公司只是想让工作室制作出来的作品有更好的出路罢了。

    不知不觉中十一工作室的确是在成为第二个梦工厂的道路上只是未来是否能取得梦工厂的成就暂时不得而知。至少发行渠道的事情没有解决十一工作室的未来就是无数不确定。因为在美国没有控制发行渠道的电影公司是没有办法占据主动的。看看皮克斯如此重视迪士尼的发行渠道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一万二更新求月票求订阅!最后的双倍了咆哮求月票!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