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背锅

    可仔细想想,王上这么活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可以说自从王上而立之年以后,就一直在求仙问道了。这算是遭禁在了寻仙问道的路上。

    连王老国丈都咬着后槽牙叹息:“但凡留下一个王子在京都也好呀。”

    老丞相安抚国丈:“已经让人去接王后一行了,相信很快就京都了。”

    老国丈叹气:“有劳丞相大人了。”可不得感谢人家吗,现在老丞相这么兢兢业业的,算是为了他外孙子在守业呢。

    老丞相撸撸胡子,心说国丈大人谢的稍微早了点,毕竟外面乱,京都也乱,王后一行能不能顺利回京还两说呢。并且两人都知道,王上做事武断,可以说把京都的兵力都带走了,他们拿什么去接应王后一行人呀。

    何况京都真的不消停,离不开人。难道要各府的家丁拉出来,弄个杂牌军不成。倒也是一个出路。可眼下各府自古不暇,唯恐让人钻了空子,怕是出人手的不多。

    老丞相:“老夫看这事不寻常,王上遇刺,京都生变,怕是不能善了。”

    这已经算是很厚道的提醒了。国丈能把闺女送到王宫的人,脑子真够用,他也能想到,可能怎么办呀。王上遇刺,这都算是好听的说法了,难道说王上被自己折腾死了。想起来就气。

    两人都是读史的,王朝的兴起败落,心里都有数,不过国丈大人一时间还想不开就是了,毕竟眼看着他家外孙就能荣登九五了。笑看风云的人,那都是事不关己的。

    到了这份上,谁不愿意拼一把呀,万一有成算呢,是吧。

    国丈大人:“燕氏父子狼子野心,这事跑不了燕城。”

    丞相大人胡子动了动:“国丈大人思考的方向不错,燕氏父子的实力,确实是目前对王上京都威胁最有力度的人,可燕氏父子行事,不至于如此。观秦地,鲁地的现状,老夫断定这事跟燕氏父子无关。”

    老国丈脸色通红,竟然不成想,丞相大人对政敌如此推崇,这可不太好办。这时候,不管是不是燕氏父子,都应该把锅给他们背上才是。

    老丞相:“国丈大人,眼下的京都,同燕城交恶没有好处的,咱们手中没钱,没粮,没兵,又何苦因为这等事情于燕城交恶,反倒放过了真凶。”

    即便是人家燕氏父子是真凶,他们都没有本事拿人家试问的。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你就知道人家燕氏父子愿意跟你们总是打嘴炮呀。万一人家不耐烦了,京都那不是伸着脖子干等着吗。蠢,很蠢的见识。

    老国丈:“依丞相大人看,是哪家在背后操纵这等恶事。”

    丞相大人叹气:“说句大不敬的话,鲁地这些年只能算是上能支撑而已。鲁地税收繁重,百姓早就苦不堪言,若是鲁地百姓做出点这事,不足为奇。”

    有这么说话的下属吗,出事的那可是实话有点胆怵,难怪族老让他走这一趟。

    秦九郎:“今日我作为秦氏儿郎对燕少城主效忠,我秦氏同齐氏血海深仇,举全组之力,阻齐氏子孙回京,已经是力有不待,我秦氏没有问鼎之心,更没有问鼎之力,族长说过,我秦氏子弟,以后只会以诗书传家。为燕氏所用,还请少城主莫要错过良机。”

    确实是个良机,众位将领怪不好意思的,原来真的冤枉少城主了,真凶在这呢。

    领头总兵:“还请少城主以天下苍生为重,秦地,鲁地才得以喘息,京都如今随时都有沦陷的危机,我中原大地若是再起兵祸,百姓该如何为继,还请少城主以时局为重,百姓为重。”

    要不说人家有头脑呢。余下的众将士虽然没有领头这份机警,可跟着一快重复两句还是会的。

    跪了一地的人让他燕阳去京都,救民于水火,这不是黄袍加身吗。似乎在乔木的笔记本上看过这个梗呢。咳咳,是不是有点他顺利了。

    秦九郎:“少城主,我秦氏如今败落,后力不济,还请少城主连夜出发吧。”

    要赶在王后的銮驾之前去京都平乱,才有操作其他的可能,不然恐怕要费事的。不过他们秦氏都做到这一步了,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齐氏在坐天下。

    他们老子已经把福分给折腾光了。

    领头:“自然是以百姓为重,少城主晚去京都一刻,京都百姓就在战乱,惶恐中不得安宁,还请少城主即刻点兵出发。”

    得燕赤侍总兵也不用再回燕城了。越是这个时候,秦地越是不容有失,领头已经发了消息,让燕青时刻注意鲁地动向了。这时候可不光是燕氏想要捡便宜的。后院失火那是必须杜绝的。

    至于燕城,真的安稳的很。有李氏在,有燕城主在,有乔木还有小世子在,随便出来一个都能稳住局势,

    不是燕少城主对自家人放心,实在是有事实证明,他家媳妇儿子,就有这份本事。

    燕少城主点兵,身边带了领头总兵,苏将军,程将军,秦九郎,还有几位常年跟在身边的燕城老将,就这么出发去京都了。

    领头总兵还担心,半路碰上銮驾的话,他们到底要不要一起进京呢,毕竟没有交恶,而且大家走的是一个路线。

    有秦九郎带路,愣是连銮驾的影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领头总兵忍不住看了这位三小姐的娇客好几眼,这不科学呀。还是说秦氏到如今这份上了,还有这份能力,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话可真是不假。

    秦九郎:“领头总兵不用看,不会碰到銮驾的。我秦氏拼死也不会让齐氏在少城主前面入京半步。”

    领头总兵不以为然,谁先进京对于如今的燕氏来说重要吗,少城主若是有心京都,又岂是齐氏能够阻拦的。要知道燕城当初能够地位超然,那是因为燕城北面那就是外族,燕氏子弟用铁血为京都铸就了一道长城。

    所以京都齐氏看不上贫瘠的燕城,才任其发展壮大的,如今的京都呢,秦地,鲁地,燕城,三面环绕,京都能如燕城那般超然吗。不过是费点事,省点事的事情而已。

    不过秦氏如此做,当真举全族之力成就燕氏霸业的话,以后秦氏只要能够安分守己,怕是一个大家族的地位,不会再动摇了。秦氏族长给子弟博了一个未来呀。

    这就是大家族审时度势的本事,也是他们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谁知道百年之后的燕氏,会不会是如今的齐氏呢。

    领头突然就觉得意兴阑珊,等少城主这边安稳了,他还是去夫人身边的好。遨游四海,还能飞天俯瞰大地,那是一种什么高度呀。可以藐视众生了呢。

    燕少城主的到来,对于京都肯定是打击性的,不过燕少城主身边的侍卫,那是绝对的武力镇压,京都本来也没有多少兵丁了,如何同燕少城主的侍卫对抗,再说了,人家燕少城主说了,那是进京平乱的,而且也确实把乱子平了,自从少城主进京之后,京都真的没事了。

    就是官员们惶恐了,燕氏父子到底忍不住了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人家秦氏忍辱负重,留在京都的半朝秦氏官员了。当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燕少城主同百官上朝的时候,没有遇到冷遇,更是不用少城主开口,就把那些喷燕氏父子狼子野心的人给堵回去了。

    秦半朝不是白叫的,任谁都看出来了,秦氏投靠了燕氏了呢。这是要做燕氏的马前卒。

    丞相大人都觉得大势已去,秦氏官员过半,他们若是开口的话,即便是王后带着王子们回宫,还能如愿继承大统吗。

    国丈大人本来就没剩下几根的黑头发,一夜之后都白了,希望多大,失望越大,想要靠着血脉让王氏进一步,怕是如今要因为血脉,让他们王氏万劫不复了呢。

    京都局势的发展那都是戏剧化的,百官之间怕是早就明白早晚有这么一日,能够平稳过度,也算是大幸。至于齐氏如何,真没人去管,就让他们继承先帝遗愿,去寻仙问道吧。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