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7章 我粘你就像······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

    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陈维精。

    经后人传承改进,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其制作的五大步骤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拉面,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兰州牛肉面也因此逐渐成为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

    记得有这样一个关于兰州牛肉面的笑话:

    花前月下,一对情侣正在尬聊······

    女:你到底有多粘我?

    男:我粘你······就像······梁山伯总跟着祝英台;就像······许仙总牵着白娘子;就像······肯德基旁边总有麦当劳;就像······沙县小吃隔壁,总开着兰州拉面。

    女:······

    女:你这么说倒是提醒我了,今晚就吃兰州拉面吧!

    两人走进一家小店,放眼望去,地方不大,陈设十分简单:几张桌子,二十多条凳子,桌上摆着餐巾纸、醋、辣椒等物件。厨房,一个小伙正在揉面,另一个在拉面,忙的热火朝天。

    这时,门外走进一位客人,喊道:“老板,刀削面加面,不要香菜!”想到自己还没点餐,男青年去问老板娘:

    “老板娘,兰州牛肉面多少钱一份?”

    “shikuàiqiǎn”

    “只要4块钱?那么便宜!给!”

    “shishikuàiqiǎn”

    “14块钱?小贵啊!”

    见小伙子听不清西北话,老板娘指了指墙上贴的菜单,“红烧牛肉面、牛肉水饺、孜然羊肉盖浇饭、新疆大盘鸡……”清真食物,都是牛啊羊啊什么的,没有猪肉。

    哦,兰州牛肉面原来10块钱!

    兰州拉面给人的感觉像是杜甫笔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静静悄悄,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每当看到大街小巷一家家兰州拉面,你会觉得习以为常;可仔细一想他们的来历,又感到极其陌生。

    兰州拉面是哪里人开的?

    那还用问,当然是兰州人开的。

    这么想,就不全面了。正如沙县小吃一样,兰州拉面也有很多外地人开的,他们对这一品牌的推广有很大功劳,三十年前,兰州拉面大规模走出西北,靠的就是甘肃隔壁的青海人。

    那么青海人为什么要走出去?又为什么要卖兰州拉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了解这些,还得从一个贫困县说起。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偏远、贫穷,青海省在全国没什么存在感,以前的化隆县更是如此了。此地崇山峻岭、千沟万壑,最低海拔1800多米,普遍在2600—2800米间。耕地少,降水少,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发。

    80年代,化隆人均耕地仅1亩,小麦亩产只有300多斤,根本吃不饱,而且这300斤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如果老天爷不下雨,收成自然惨淡。

    随着时间推移,种地这条路越来越行不通,因为90年代,为了保护西北生态环境,政府决定退耕还林。本来亩产就低,现在耕地还锐减,再不另辟蹊径,别说致富,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保证不了。

    面对困境,化隆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穷山恶水,又该如何是好?

    首先,他们想到了淘金,听说青海西部金矿贼多,何不挖金脱贫?

    说干就干,人们成群结队西行挖金,场面特别火爆。一个普通工人,每月能赚六七百块钱,这可是80年代末的六七百呀,放到现在至少上万了。

    当时逢年过节,化隆的家长们忙得不亦乐乎,忙什么呢?忙着四处送礼、托关系、走后门,希望挖金小分队队长能收下自家小孩,带去挣钱呀!

    当然,别看收入高,干起来也辛苦。

    雍凉苦寒,野外作业,远离妻儿老小,心里甚是挂念;途中若遇暴雪、山体滑坡,往往道路不通,进退维谷,被困时间久了,粮食耗尽,会有生命危险。而且长期挖金,身体也吃不消,干完活,浑身酸痛,双手满是水泡,惨不忍睹。

    除了挖金,化隆人还找了条生财之路。也许你听说过湖北的“汉阳造”,那么你知道“化隆造”吗?

    没错,就是枪支,为了摆脱贫穷,化隆人仿造枪支,送往黑市销售。

    他们的仿制枪有两个优点,一个是制造周期短,七天能出货,比种田快多了。第二是利润高,一百块成本,卖五百块钱,挣得盆满钵满。

    那些年化隆枪支泛滥,公安局为此设立专门机构,缉拿涉案人员,在一些重点村庄,还得派专员严防死守,真是富贵险中求。

    当时全青海,一半多的罪犯是化隆的。既然犯法,怎么还有人敢造枪?一来是利益驱使,太想发财了;二来是法制观念淡漠,字都不认识几个,学也没上过几天,哪里知道违法。

    尽管摸索出两条路,可事实证明,都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经济效益,人们滥采滥挖,严重破坏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政府环保意识增强后,禁止私自挖金。

    造黑枪更不用说,法律明令禁止的,虽然你现在运气好,能卖出去几只,可说不定哪天就被警察逮住了。

    怎么办?只能在山沟里忍饥挨饿了?

    正当化隆人迷茫之际,外面的世界变了。

    改革开放十年,好多人怀揣梦想,在沿海地区开拓天地,比如厦门、深圳,化隆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