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禁海令

    大明立国之初,禁止通海。

    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四年,下令片板不得入海。

    洪武七年,撤泉州、明州、广州三市舶司。

    洪武十四年,严禁濒海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七年,禁民入海捕鱼。

    《大明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 纱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纹。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有明一代,海禁遂成祖训。

    海洋经济以及沿海人民的生计,都可以牺牲,而且必须牺牲。

    1407年,郑和擒杀陈祖义。

    1477年,朝廷发现郑和下西洋的一手资料被销毁。

    1523年,地方与日使发生宁波争贡事件,中日官方贸易途径亦被切断。

    1548年,朱纨攻克双屿岛。

    1559年,朝廷诱杀“净海王”王直,留下遗言“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从此海上武装集团失去了控制,四出攻击,东南沿海秩序大乱。

    ……

    然而我们可以把眼光稍微放远一点,去看看大洋的彼端。

    1455年,葡萄牙被罗马教皇授予海上霸主地位。

    1494年,西葡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瓜分欧洲以外的世界。

    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1559年,伊丽莎白一世加冕为英女王,后世称为海盗女王。

    16世纪三四十年代,葡萄牙全球殖民达到鼎盛。

    16世纪末,荷兰垄断欧洲远洋运输行业。

    ……

    那么,大洋的此岸和彼端有交集么?

    1517年,葡萄牙入侵广东,占据屯门岛。

    1553年,葡萄牙人入驻澳门,连接在马六甲、苏门答腊等小国进行侵占。

    1564年,葡萄牙人与俞大猷联合镇压林道乾柘林兵变。

    ……

    纵向看,中晚期的大明王朝,帝国的荣光正在慢慢褪去。

    横向看,十六世纪的世界,大航海的风潮正在席卷全球。

    有史论家说:在明代,对待海洋的态度,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无论你是商人还是高官。支持海禁,抑或反对海禁,是两条路线的殊死搏斗。

    最终遥远的南疆也会卷入宫廷之争,权谋诈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就像是永无止歇的海浪终会冲击静止不动的海岸线一样,即使撞上滩头,粉身碎骨。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